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

山人乐队:四两拨千斤

山人的音乐,把恐惧及卑微放大,把小人物的生活状态通过显微镜直接拍在你面前,不管不顾.属于现实批判主义阵营里的一份子.他们的音乐代表着城市的底层发出声音:外来务工者、失业者、怀揣着远大理想却只能为一顿饭折腰者,捕鼠能手,总是逮不到耗子的"笨蛋"等等.多半是质疑,叹气与悲凉.对于煽情或愤怒采用得过且过的迂回手段,各种滋味都想尝试,但也因此失掉了表达的重点,都想聊,但时间有限,因为语速快,信息量大,对于观众而言是一种考验.在音乐上,这种因为企图兼顾而失掉重点的硬伤则更为突出.山人乐队这张同名专辑中的音乐风格呈现出一种杂食性,跟全世界的根源艺术一样,是源于祭祀仪式或农耕社会休闲活动而延伸出的艺术形式,飞掉的旋律,忘我的节奏,及其对神的崇拜.


而在山人的音乐中,不仅打上了云南地方文化的烙印,音乐中更多的灵感则是来自异族,传统摇滚的根基,《蚂蚱》及《想开看谈》的雷鬼点缀,《还钱》中说唱金属的框架,云贵地域音乐元素的融入,流行的,民间的几乎应有尽有,《三十年》中的一声叹气,更让人积极深刻,耐人寻味……很难给他们的音乐附加上一张门派名片,但是显而易见,他们的音乐语言已经走出了一元化的拷贝模仿阶段,正站在多元化的选择路口呈张望之势,我想,这个槛他们必须得过.文/李欣


 


相关的主题文章: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